艺术教育创新再添里程碑 李秋月与赣州飞乐文化艺术学校达成战略合作
(记者:张嫚)在艺术教育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一场备受瞩目的合作正式落地——著名音乐教育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李秋月与赣州飞乐文化艺术学校于近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场横跨学界与业界的强强联合,不仅标志着传统艺术教育模式向“产学研融合”的深度转型,更为区域美育资源优化与行业标准升级注入全新动能。
作为深耕艺术教育十五年的行业标杆,赣州飞乐文化艺术学校始终以“培养德艺双馨人才”为办学宗旨,累计向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顶尖院校输送专业人才逾千名,其独创的“小班化精准培养体系”和连续五年蝉联江西省联考录取率榜首的突出成绩,奠定了在业内的领军地位。而李秋月教授作为民族音乐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不仅担任多所音乐院校客座教授,其主编的《民族器乐教学法新探》更被列为全国艺术教育重点教材,主持的“非遗音乐进校园”项目覆盖23个省份超500所学校。此次双方的战略合作,将围绕课程体系革新、师资培养升级、美育普惠实践三大维度展开,致力于打造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赣南样本”。
在课程研发领域,李秋月教授团队将深度参与飞乐艺校教学体系重构。依托其在民族器乐教育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双方计划联合开发“传统民乐现代化教学课程”,首次将客家采茶戏、兴国山歌等本土非遗音乐元素系统融入器乐教学,并配套研发适用于艺考培训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测评体系》。飞乐艺校教学总监刘慧敏透露:“新课程预计2024年春季学期投入使用,届时学校民乐类专业师资培训效率将提升30%,学生传统音乐文化认知考核优良率目标设定为85%以上。”这种将地域文化传承与专业艺术教育有机结合的创新实践,为破解“重技法轻文化”的行业痛点提供了全新思路。
师资队伍建设是本次合作的重点突破方向。根据规划,李秋月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将每季度驻校开展“名师工作坊”,通过现场教学示范、教案优化指导、教学成果评估等环节,系统性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双方共建的“青年教师孵化计划”将遴选20名骨干教师参与李秋月教授主持的省级重点课题,这种“教学实践+学术研究”的双轨培养模式,有望三年内为学校打造出5名省级教学名师。飞乐艺校器乐教研室主任王丽敏表示:“专家团队带来的‘沉浸式教研’让我们直观感受到顶级教学范式的魅力,特别是在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设计方面,得到了方法论层面的重要启发。”
在推动美育资源普惠方面,合作双方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李秋月教授将其荣获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乡村美育振兴计划”落地赣州,与飞乐艺校联合发起“艺启未来”公益行动。该项目计划两年内为赣南革命老区的30所乡镇中小学建立“艺术教育资源角”,通过捐赠乐器、培训教师、定制校本课程等方式,让超过5000名乡村学生获得系统艺术启蒙。飞乐艺校校长王飞华在项目启动仪式上强调:“我们将开放学校数字音乐实验室资源,开发适用于乡村学校的线上美育课程,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区域共享。”这种“专业机构+学术权威”的公益组合模式,为艺术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业界专家认为,此次合作标志着艺术教育领域“学术高地与产业实践”的深度融合迈入新阶段。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副秘书长陈明指出:“李秋月教授的理论创新优势与飞乐艺校的教学转化能力形成完美互补,这种合作范式或将重塑行业生态,推动艺术教育从‘技能培训’向‘文化育人’的本质回归。”随着合作项目的逐步落地,赣州飞乐文化艺术学校在课程建设、师资水准、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不仅持续巩固其省内艺考培训领军地位,更将为全国艺术教育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这场承载着行业期待的深度合作,正以扎实的步履书写艺术教育改革的崭新篇章。当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与市场需求的敏锐性深度融合,当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与教育创新的探索精神交织共鸣,中国艺术教育的未来图景愈发清晰可期。